对县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84号建议的答复
王文教代表:
通山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084号“关于凝聚乡情激发乡贤回归改善通山营商环境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是利用节日了解关心。充分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乡贤集中返乡契机,通过电话、微信拜访、举办多贤联谊会、座谈会、项目对接会等形式,邀请乡贤共聚一堂共谋良策,听取他们对家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介绍家乡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共谋发展。今年以来全县开展乡贤座谈会等交流会议200余次,仅通羊镇就40余次,提出意见建议90余条。相关部门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主动对接在通投资企业,深入到科森建筑、东琳科技、星光农机、香满园、永亮石材等企业,面对面交流了解客商们春节期间生活安排,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帮助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回访给予协调解决,展现我县对于乡贤回乡工作的热情。
二是赋能协会促进发展截至2024年9月,我县已成立各类群众自治组织1200余个,其中,村湾理事会约800余个、乡贤理事会约200余个、古民居保护理事会10余个,仅通羊镇就吸纳了1000余名乡贤人士。同时构建“村湾--村--镇”全域覆盖、上下联通的乡贤参与基层治理体系,切实增强诸多协会的话语权,建设镇、村两级网格化责任制,明确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统战工作第一责任人,并明确1名统战联络员,增进乡贤归属感、发展的力量感。
三是利用信息优化服务。通过全面摸排通山籍在外成功人士信息,建立乡贤信息库,深入了解乡贤返乡创业实际情况,定期更新,以乡贤资源提供数据为基础,精准制定支持乡贤返乡创业的政策,如税收减免、土地供应、项目扶持等,降低乡贤回归创业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从项目的意向、建设、运营、发展等方面,积极同有关部门沟通并全程进行跟进、对接、扶持,健全“一站式服务”制度,逐项完善投资促进机制,为项目落地营造优良环境。同时注重激励保障,细化乡贤住房、社会保险、失业救济、子女入学等方面保障措施,强化对乡贤的生活关怀、荣誉鼓励,切实消除乡贤后顾之忧。
四是组织企业互惠交流。组织通山籍在外企业家、知名人士恳谈会,与通山籍在外商会会长、优秀企业家加强情感沟通,充分发挥多贤人员接触广泛,视野开阔、影响力大的优势,涉及产业发展、文化建设、乡村治理、公益慈善等领域,强化信息交流,捕捉投资意向,有针对性地推介招商项目,选聘通山籍乡贤为产业顾问、招商大使,通过产业顾问和招商大使多渠道、多形式宣传通山、推介通山、建设通山,鼓励他们带资金、带技术、带信息到通山发展,夯实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后劲。
五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通过悬挂条幅、电子显示屏播放、扬声器播放等途径,深入宣传通山乡贤文化,树立乡贤典型,表彰乡贤能人参加乡村共建共享过程先进事迹,其中,全县多位乡贤捐助物资、善款切实帮助学校改善学生学习、生活环境,有效保障了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我县在共同缔造过程中,营造了尊重乡贤、学习乡贤、争当乡贤的良好氛围,增强社会凝聚力,为通山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提升乡贤家乡发展关注度,回乡投资积极性。
下一步,我县将持续以“情感”为纽带,以“乡贤”为抓手,凝贤心,聚贤智、汇贤力,扎实开展一系列留住乡贤引回乡贤活动,与乡贤共同助力我县营商环境新优化!
通山县发展和改革局
2024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