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县文化和旅游局“十三五”总结 和“十四五”计划

发布日期:2022-04-15 字体:【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县文化旅游局始终围绕满足城乡居民对文化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持续发力提升文旅事业均等、共享、普惠基础条件,各项事业明显进步,取得巨大成效。

一、主要工作成效

——文化设施全面普及,惠民服务全面优化。全县12个乡镇全部新建或改扩建了综合文化站,187个村、18个社区和500以上人口的自然湾在省文旅厅、省体育局惠民项目的支持下,均建成了文体广场,条件成熟的村建起了百姓大舞台。博物馆、图书馆、大剧院、剧团排练厅、圣庙家庭家教家风教育基地(圣庙陈列馆)、闯王廉政警示教育馆等一批开放型文化设施全面实现对外开放,惠及数十万群众。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持续主办舞蹈、绘画、声乐等各类艺术培训,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过程中,一大批文化志愿者主动服务,彰显力量。广泛开展“戏曲进校园、进乡村”和“图书进乡村、进农院”等一系列惠民活动。《精准扶贫在路上》、《传唱通山》、《相约九宫》、《八项规定记心上》、《三杯酒》、《十绣荷包》等一批特色乡土文艺原创作品深得广大群众喜爱,其中《八项规定记心上》被评为湖北省十大廉政之歌,《三杯酒》被中共咸宁市纪委确定为2021年全市廉政巡演节目,《十绣荷包》代表湖北参加2019年中国原生民歌节并获奖。通山县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群众体育全面开展,健身条件全面提升。县城区通过PPP模式新建3500座室内综合体育馆和6道25米长室内游泳馆,摘掉了体育“四无县”帽子。村村建有健身点,配有篮球架、乒乓球台和健身路径,在全省率先实现村级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建成户外运动场所1435个,室内场馆64个,人均享有面积2.04平方米。支持成立各类体育协会24个,注册会员15000人,社会体育指导员近千人,成为全县公益活动志愿者队伍的重要力量。以九宫山高山滑雪场和太阳溪、银河谷漂流项目为代表的体育产业正在成为全域旅游的亮丽风景,成功探索了体育+旅游的新模式,解决了全域旅游四季游难题。2017年我县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目前正在冲刺国家全民健身模范县。

——旅游业态全面成型,服务品质全面升级。文旅融合改革以来,尤其是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来,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新建了通山县游客中心、全域旅游咨询中心、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在通大线和通九线建成了旅游驿站24个,3A以上旅游厕所3座,全县含景区2A以上旅游厕所达到22座,重新设置旅游标识标牌1108块,新建生态停车场112处,停车位达到3.5万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2个。龙隐山度假区、石门旅游度假区、香榧小镇、果匠小镇、枇杷小镇、雀寨和王明璠花海等一批旅游投资项目基本成型。全县4A景区2家、3A景区1家、2A景区3家,其中龙隐山度假区全力冲刺4A景区品牌。因近两年受疫情影响,旅游市场正在逐步复苏,明年有望恢复2019年水平。2018年我县石门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19年我县以湖北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成为咸宁市唯一获此殊荣县。

——文物保护全面加强,传统工艺全面发力。全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520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8处,市县级74处,以古民居群落为代表的11个传统村落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中,国家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10件,三级文物15件,2020年县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三级馆,成为全市除赤壁之外第二个县级三级馆。通山木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湖北美院、湖北理工各大专院校合作,先后建立传承基地10个,培养新生代传承人80个,建成了王明璠府第非遗作坊,全县各类非遗传承人集中授业。2020年,通山县非遗展示馆正在完成布展对外开放。通山木雕入选参加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纪录片《木雕熊》荣获湖北省礼赞新中国成立70周年网络视听作品大赛最佳网络剧情片、最佳网络纪录片两项大奖。

二、“十四五”工作计划

今年是开局之年,也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年。乡村要振兴不是说房子盖的多好就算振兴,关键是要讲好乡村故事,吸引游客采风探寻,让游客能在通山享受美景,品尝农家饭,追忆农家情,把消费留在通山,让农民增加收入。关键是要培养新型农民,传承传统美德,而这些工作都是文旅部门在乡村振兴中的主要着力点。因此,下阶段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推动文体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是完善提升硬件设施。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和文化宣传工作,抓好图书馆、博物馆、圣庙陈列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的免费开放工作,继续提升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按照均等、普惠、共建、共享要求,全面推进文体广场、文化宣传队伍、乡贤文化带头人等培训工程,十四五期间,文体方面的政策、资金由公路沿线向边远山区辐射,由重点地区向偏远地区倾斜,最终实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二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结合乡土文化特色,组织文化馆、图书馆、剧团、博物馆、民间文艺团队和文化艺人继续开展送戏进校园、送图书下乡、送文艺节目下乡和文化志愿者进村入户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力争地方特色文艺精品节目全县巡演,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三是开展精品文化进景区活动。加强本地题材文艺创作的规划和扶持,组织动员乡土作家、艺术家开展农村题材文艺创作,引导乡土音乐、曲艺、舞蹈、美术、书法、摄影等民间艺术创作,积极开展文艺与景区融合创新活动,引导九宫山景区、隐水洞景区、龙隐山景区加快文旅融合,推出特色文艺专场节目,满足游客消费需求。

(二)以巩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区创建成果为中心,推动全域旅游再谱新篇章

全面实施《通山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构建大景区格局,推动文化振兴上档次。按照每个乡镇至少有一家A级旅游景区的目标,在现有6家A级景区(九宫山、隐水洞、龙隐山、闯王陵、果匠小镇、香榧小镇)和石门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基础上,实施区域开发。一是加快中林投富水湖旅游综合开发,以渔趣乐园提升开发为引爆点,带动沿湖桔橙采摘观光休闲、大竹乡村旅游、大幕山观赏度假等多业态项目开发。二是全面提升石门乡村旅游品质,加快雀寨精品民宿二期开发,扩大果匠小镇水果产品市场营销,实现城郊体验带货自驾一日游。三是加快冷水坪红色旅游、鹅公颈网红瀑布、山界乡村风情等高端景区招商引资开发,带动杨芳豆制品、白茶、竹林风和忆江南民宿尽快成型,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四是推动鄂旅投九宫山旅游二期项目落地,带动闯王陵、金鸡谷、宝石古民居老品牌提升。五是加快太平山王家庄温泉度假项目启动,开发高山温泉,带动江源古民居、西坑最美乡村、燕厦狮子崖景区开发,实现全域旅游全域景,处处是景处处游。六是加强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加大红色遗址的普查、重建、扩建、管理、维护力度和资金投入,提升红色经典线路条件,讲好通山红色故事,整理编辑通山红色故事读本,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分步规划,启动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红三军团司令部通山圣庙旧址、通山秋收暴动指挥部旧址、冷水坪鄂东南道委旧址恢复建设,争取通山红色档案载入鄂湘赣红色文库。

(三)以筹备市第三届运动会为重点,推动体育事业再创新辉煌

一是以创建全国群众体育模范县为契机,打造以高山滑雪、环富水湖湖马拉松和厦铺汽车越野为龙头的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打造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做大“体育+”文章。二是进一步坚持群众体育为先,大力推进体育协会建设与全民健身运动发展,持续推进全民健身工程项目,建设通山县奥体中心、新建一批全民健身示范乡、示范村,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便捷、舒适、高端、规范的健身活动场所,让体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千家万户。三是加快培养体育新生力量,全力做好市第三届运动会筹备工作,力争在市第三届运动会中总分和金牌总数名列前茅,全面提高我县竞技体育水平。

(四)以保护传承发展为抓手,推动文物非遗保护事业再添新成绩

一是创新开展文物保护开发,强化文物安全监管,健全完善文物“五有”和“一处一策”工作机制,加大文物安全、文物执法检查和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整改文物安全隐患,切实履行文物安全监管责任。二是加快文物非遗活化利用,推动非文物遗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相结合,打造一批非遗主题旅游特色景区,积极推进传承实践基地建设,探索文博创意产品开发,夯实非遗传承基础。三是实施产业扶持工程,创建文化产业园。把文化产业的培植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引导现有工业企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产品文化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发挥龙头效应,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产值的比重。



  • |
  • |
./t20220415_2591417_app.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