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产业助振兴》中药材篇⑤丨北山林场:林下种植中药材 经济发展新路子

来源:通山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2023-06-15 字体:【

实施乡村振兴重大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通山县委县政府提出: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充分运用农业六大特色产业奖补政策,引导和激励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枇杷、橘橙、茶叶、楠竹、油茶、中药材等产业,促进农业特色产业扩面提质增效。通山县融媒体中心推出重大主题策划系列报道《六大产业助振兴》,今天播出中药材产业系列第五篇:北山林场:林下种植中药材 经济发展新路子

本网讯(全媒体记者 乐昌兴 明洁 徐剑 特约记者 周建军)2018年国有林场改革以后,林场由原来的经营型林场改成了生态型林场。没有了经营性收入,如何促进林场增效、职工增收,通山县北山林场大力推广中药材种植,走出林下经济发展新路子。

驱车来到北山林场,山上林木郁郁葱葱,入目都是浓浓的绿意。林荫下,白芨、黄精舒展嫩绿的叶子在风中轻轻摇曳,焕发着勃勃生机。

北山林场建于1966年,面积19927亩,其中生态林面积占90%,森林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达到93%,是个典型的生态公益型林场。一直以来,北山林场承担着植树造林、生态保护、资源核查、森林防火等重要职责,是我县一道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

北山林场场长廖水龙介绍说,林场原来主要收入靠砍伐木材售卖,收入很不错,改革以后,木材收入没有了,林场和职工的收入都直线下降。如何在保护林场生态的条件下,走出另一条发展经济的路子呢?北山林场开始新的尝试。

廖水龙 通山县北山林场场长:就是要走林下发展经济的这个路子来保证林场的正常运转。我们考虑在林下种植中药材,来提高林场的收入和职工的收入。

廖水龙说,原来不愁收入的时候从没想过要在林下种点什么,其实林场内气候湿润,土层深厚,林场内的野生白芨和黄精资源非常丰富,应该非常适宜中药材种植。

廖水龙 通山县北山林场场长:在我们国家的中医这一块,特别是中药材,得到了国际和国内的认可,需求量比较大,这个给我们的动力就是种植中药材的收益肯定是丰厚的。

说干就干,从去年开始,林场发动职工和场带村里的农户,充分利用林场现有的野生白芨和黄精资源进行集中育苗,再移栽到林下肥沃的土地。既节约了投入成本,也带动了职工和农户增收。

来到林场的中草药种植基地,虽然已近正午,林地里仍有人在细致地进行除草等管护工作。廖水龙告诉记者,正在管护中药材的都是林场的职工,这些中药材是职工自己种的,以后的收益也是职工自己的。

朱景志 通山县北山林场护林员:国家有这政策,场里有这条件,我们护林员就搞个几十亩,试验试验。

为了有效促进职工增收,林场免费提供林地,并每亩补贴500元的启动资金,鼓励职工自己种自己收。林场两年一共种了300亩中药材,其中200亩是职工自己种的。

经过一年多的试种,温润阴湿的环境、含腐殖质的沙壤土为白芨和黄精等中药材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且仿野生种植的药性远远强过田地种植,市场前景好。这让廖水龙他们更加坚定了在林下种植中药材的信心和决心。

廖水龙 通山县北山林场场长:县里对中药材种植的扶持力度比较大,老百姓和职工的种植积极性也比较高,下一步我们准备在300亩的基础上,再种500亩,准备今年下半年开始林地清理和整地,明年春天就栽植。

从传统的拿着刀斧砍树,到现在林下抡锄多种经营发展,北山林场实现了华丽转身,一条既保护生态又增加收入的富裕之路正向绿色深处延伸。

  • |
  • |
./t20230615_3122317_app.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