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特约记者王能朗 通讯员 徐芳)一场场小小的“板凳流动屋场会”,及时为村民们释疑解惑;一支支“喇叭宣讲队”,在村湾巷口、社区广场宣讲党的方针政策;一本本“小手册”发放到党员干部口袋里,让他们随时随地学……通山县厦铺镇的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提高理论水平,镇党委积极引导,抓学用结合、树典型,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厦铺镇先后被咸宁市委、市政府评为“平安建设先进乡镇”,被通山县委、县政府评为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常态化疫情防控优秀单位。该镇党委负责同志说:“抓学习,是为基层党员干部输氧造血,抓理论培训和宣讲,让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生根开花结果。”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厦铺镇理论宣讲队宣讲会
形式上实行“三小”,“三小”换来新风尚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宣传到家喻户晓,厦铺镇在抓党员干部教育、理论学习和宣讲的过程中,创新方式,实行“三小”,即“小板凳流动屋场会”、“小喇叭流动宣讲队”、装在口袋里随时随地学习的“小手册”。这种“三小”模式很受干部群众欢迎。
一个小院,几十个小板凳,干部群众围在屋堂前,共同探讨,解决群众实际难题。召开“小板凳流动屋场会”,干部群众面对面讲政策、谈事情、谋发展,在厦铺镇各村(社区)已不是新鲜事。至日前,厦铺镇理论宣讲队共召开“屋场会”480余场次,通过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召集群众共商村事,为百姓释疑解难,深受百姓赞扬。
每周一和周五的早上七点、晚上八点,只见一支支“小喇叭”宣讲队在村湾巷口、社区广场宣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厦铺镇理论宣讲队带头下沉,带动村(社区)支部书记和镇直单位负责人自发成立“小喇叭”宣讲队共23支,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小喇叭”宣讲队队长管成功同志,准时到厦铺社区为退休老同志、空巢老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他们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这句话印象最为深刻,退休老干部曹可炎说:“只有共产党才把人民视为江山!”
针对农村一线党员生产任务重、政治水平高低不一的特点,厦铺镇理论宣讲队在党的二十大后,及时编印会议精神“100问”小册子,发放给全镇763名党员干部,方便他们随时随地学。桥口村党员陈从淼说:“‘小手册’虽小,但里面的内容全面、简明扼要,让人一看就懂。”
厦铺镇以“三小”形式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既解决了机关干部的工学矛盾,又让基层党员和群众学得懂、弄得透。
措施上做到“三专”,“三专”带来新动能
理论宣讲不能喊在口头上、写在纸上,而是要从思想上得到统一。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厦铺镇落地生根,激发基层干部群众用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工作,厦铺镇理论宣讲队在抓理论宣讲中做到“三专”,即组织领导有专班、宣讲队伍有专人、理论宣讲有专项制度。
组织领导有专班。厦铺镇党委成立理论宣讲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镇党委班子、镇驻村干部、镇直单位负责人、村(社区)支书为小组成员,组建了23支宣讲队,确保理论学习宣讲不流于形式,做到有专人抓。联村党委、驻村干部负责所联系村(社区)的理论学习和宣讲,镇直单位负责所在单位党员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和宣讲,以此带动全镇理论宣讲积极参与,做到全覆盖、有效推进理论学习和宣讲工作有序开展。
宣讲队伍有专人。厦铺镇理论宣讲队合理整合各方资源,优化宣讲队伍。一是邀请县级宣讲专家,开展宣讲培训。近年来,从县委讲师团、县委党校邀请讲师到镇举办宣讲培训班20期,培训宣讲队员54名,邀请县级宣讲专家到镇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党的方针政策宣讲共12次,切实提高理论宣讲队宣讲工作水平。二是夯实基层宣讲队伍。厦铺镇成立以党委班子成员为主,全体镇干部、各村(社区)支书、镇直单位负责人共同参与的理论宣讲队,共计成员54名,各党政班子成员、驻村干部深入到包保村通过屋场会、连心会、村湾夜话等形式开展理论宣讲。各村配备一名宣讲联络员,负责安排宣讲日程,整理相关台账资料。
理论宣讲有专项制度。为了把理论学习和宣讲抓出成效、落在实处,厦铺镇理论宣讲队积极推行“每月一讲、每季一考、每年一评”专项制度。“每月一讲”聚沙成塔,厦铺镇23支理论宣讲队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理论学习和宣讲,通过一次次宣讲经验,宣讲队进一步丰富宣讲内容、创新宣讲方式,及时将党的创新理论、党的方针政策传递到基层一线。“每季一考”温故知新,通过精心编排二十大精神题库,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阶段性测试,检验党员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成果,通过考试打分,成绩排名,在“你追我赶”的势头中加大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教育宣传力度。“每年一评”分享收获,每年对镇全体党员干部组织一次评比,采取“打擂台”“演讲会”的方式,让党员干部上台分享学习体会,让宣讲队成员上台演讲他们的收获和感受。通过这种形式,在全镇形成“我要学、我上台讲”、“人人学、个个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