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x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基层社会治理的宜都样本④ | 自治自管:社区建设的“东风试点”

来源:民主与法治周刊 时间:2020-12-03
区是社会构成的重要细胞,居民是社区的基本元素。


走进湖北省宜都市陆城街道东风社区,记者首先得知这个社区版图面积3平方公里,下辖87个小区,约2万居民。除了9个小区聘请物业,实现了规范化管理之外,其余全部为老旧小区。由于长期没有人管理,变成了“三不管”地带,垃圾成堆,乱搭乱建,污水横流,脏乱差曾经是这些小区的代名词。

  “三治融合”试行后,东风社区积极探索社区治理的新方式,通过创新业主自治形式,尝试公益物业服务等实践活动,使这些老旧小区“摇身一变”,一下子成了“白净美”,形成了县域城市社区治理的模式。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里迸发出的勃勃生机吧!


      千姿百态 

“家+驿站”解民忧


     

踏着年代有些久远的台阶,循着一群热闹的声音而去,记者踏进小区的一刹那,一阵欢快的笑声吸引得记者忍不住也翘起了嘴角。只见几位大妈在社区的法治展板前讨论着什么,神清气爽、面色愉悦。


这里是原宜都市一中的教师宿舍,也是出名的典型老旧小区。


  说它出名,是因为提起市一中,那可是宜都学子们削尖了脑袋想考进去的重点名校。东风社区治调主任孔凤莲告诉记者,当年一中宿舍小区也辉煌过:雪白的墙壁、平坦的水泥地面、干净的院落,时不时响起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


  说它典型,因为它由若干个无:无物业、无活动场地、停车位有等于无……“还有啥无?我也说不上来了。”孔凤莲笑道,前些年,因为这些“无”,这个小区陈旧得快要被人遗忘了。


  2019年,陆城街道为了整合基层治理力量、实施末梢治理,按照“双基强化、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的要求,探索构建了“党支部+居民小组+网格员+志愿服务+驻格警务”五位一体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建成13个“家+驿站”,全面推行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实现需求在一线回应、问题在一线解决、服务在一线落地的良性互动。


  位于一中宿舍社区的“家+驿站”属于东风社区第十网格,是首批建成运行的站点之一。


  走访中,退休教师李奶奶对记者说,小小“家+驿站”,面积不大,但作用不小。自从建起后,乱搭乱建没有了,占地种菜没有了,邻里矛盾减少了,停车位规范了,曾经被堵死的消防通道也畅通了。前几日,居民们还主动提出增加一个客车车位。用社区党委书记龚礼军的话说:“最大的改变是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


  百闻不如一见。记者走进位于一中教师宿舍小区的“家+驿站”,迎接记者一行的就是这里的网格员肖懿娜。2018年大学毕业的“肖格格”,是东风社区最年轻的网格员。孔凤莲介绍说:“东风社区共有19个网格,以相邻小区就近管理为基础,以街路巷边界,以300到500户为一个网格。”


  而“肖格格”正是第十网格的管家,主要负责包括老一中宿舍、老农机宿舍、胜利路部分散居私房居民。


  肖懿娜对记者介绍,别看“家+驿站”只有几十平米,但是它的功能可不少哦!可谓是,小驿站有大用处——这里有组织建设、志愿服务、法治宣传、文化活动、矛盾调解、警务为民六大作用。


  门卫要求涨工资、小区收费按什么标准、公共设施坏了要维修更换、小区水泥地面要黑化、化粪池要清理、小区线路要改造、绿化带树木要剪枝……小区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时,业主委员会主任杨兰洲通知相关居民和代表到“家+驿站”,大家坐下来,摊开掰细了说,商量出方案来解决。


  居民之间有个小矛盾,“五岗一体”居民小组长潘武兰,会把当事人都请到“家+驿站”来,泡上一杯热茶,先坐下消消气。经过亲切的潘妈耐心调解,居民握手言和,以后还是亲人。


  小区里的邓永秀阿姨,经常在家门口使用木材生火烧水,遭到了邻居的反对,双方多次因此事发生口角争执。驻守驿站的支部成员在了解到此事后,迅速组织成员到双方家中进行调解,最终化干戈为玉帛。邓阿姨和邻居现在见面了都会亲热地打招呼,用她自己的话说:“把这个关系处理好了以后,今后既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同时也不要给自己找麻烦,这样把邻里关系处理好了,我们都和谐、都高兴。”


  每月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支部书记胡永新雷打不动地通知党员们来“家+驿站”,学习、讨论。再也不用窝在自己家中或者大老远跑到社区去借会议室了!暑期,这里还是孩子们的乐园。“自从‘家+驿站’建起后,暑期‘希望家园’活动就从社区集中活动分散变成了就近开展活动。”“肖格格”介绍道。


  让“肖格格”最难忘的是,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家+驿站”就真的成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的家,他们蹲守在门口,大喇叭天天在院内响,提醒居民们注意防护,也安抚居民们不要恐慌。


  彼时,新任“格格”肖懿娜逐一核对居民身份信息、全民监测体温、宣传防疫知识、宜码通信息登记等。“还有热心的居民们走了出来,和工作人员一起,清扫地面,里里外外消毒,统计居民需求,联系电商,分发物资……”肖懿娜感触颇深,也正是有了这个小小的新“家”,志愿者们有了落脚之处。有了这些红马甲坚强的身影,居民们才有了盼头,才有了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抗疫的决心。


  陆城街道党工委书记杨超说:“群众的满意就是最大的政绩,群众的鼓励就是最大的奖励。将‘家+驿站’建成为民服务的平台、群众活动的中心、温馨温暖的家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百花齐放

法律服务纾民困


     

自治为基,法治为本,社区的事情不仅要靠群众“自治”,更离不开法律的保障。


  有序管理、亲情服务是构建和谐平安社区的有效手段。针对居民发生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问题,为了避免造成不良后果,东风社区采取请“法”第一时间及时介入,开展一刻钟法律服务圈。


  龚礼军对记者介绍,东风社区建立起一支由社区民警、宜都市法律服务中心律师、法治主任、社区乡贤、楼栋长、居民小组长、老娘舅、网格员、党员干部、热心群众等为成员的法律服务团队,常年服务在社区,帮助居民群众将矛盾化解在初发状态。


  东风社区法治主任程良堤让记者印象深刻。采访时,这位老警察神态慈祥、脸上挂着憨憨的笑容,叫人尤其亲近。这位在社区从警几十年的老警察今年已经66岁了,退休返聘到社区挑起法治主任的重担。


  在社区服务几十年来,他深得居民认可,做起工作来也得心应手。他根据社区对法律的需求及群众法律服务的需要,不定期地为社区及群众提供专业的服务,及时参与社区矛盾纠纷的调解,助力社区平安和谐。


  程良堤有一本工作日志,上面记录了他日常调解的法律咨询案例。


  2020年5月,东风社区滨江小区住户周某与前妻黄某因离异后住房问题产生分歧,矛盾日益升级。周某气极之下,将家中的天然气报停了,导致黄某无法正常居家生活。眼看矛盾越来越突出,网格员多番调解无果。


  在社区人民调解室里,社区法治主任程良堤,从普及法律知识到仁义道德到人情世故,轮番地给周某做工作。从身为党员的纪律责任,到身为一家之主的男人的担当,从保护妇女的权利到身为七尺男儿应有的气度,程良堤耐心劝解周某于法于理于情,都应该在保障黄某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共同协商其他事宜。


  另一方面,程良堤不断安抚黄某,从长远考虑,为避免更多的不便和矛盾,本着互相理解互相宽容的原则,应该尽力寻找更合适的住处。经过程良堤苦口婆心的劝导和安抚,双方最终达成协议,一场可能升级的矛盾就在程良堤的调解下“和平”收场。


  这样的案例还有许多。2018年年初,唐士莲的爱人突发脑出血抢救无效去世,一时间家里的重担落在了唐士莲肩膀上,巨额的债务、女儿的学费让她不堪重压。


  无奈之下,她拨通了法律志愿者的电话,没想到很快就有志愿者上门了解情况。不久,唐士莲被列为 “润心走访”对象,不仅帮她申请了低保,还主动承担起了女儿助学贷款的申请工作,这让唐士莲再次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唐士莲说:“我的家庭变故大,以前要解决问题得找社区、政府,要很长时间。现在,东风社区办了‘一刻钟法律服务’,工作人员直接来我家里,就可以帮我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东风社区将法律服务团队人员电话公示于大街小巷、居民小区。居民若有事“电话一到,服务到家”,确保一刻钟内就能享受法律援助服务;社区律师通过每周有约、热线电话、预约上门、法律讲堂等活动,提供法律援助。


  龚礼军表示,通过服务创新,从而确保邻里矛盾、家庭纠纷、物业纠纷等一刻钟内即可享受人民调解服务;确保群众一刻钟内,就到达法律援助机构或者一个电话就能享受法律咨询、申请法律援助等服务;确保疑难纠纷或重大矛盾在发现一刻钟内,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有效处置,化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强化“法治”建设,可以保障村民生活,约束村民行为。而强化“德治”建设,通过道德的教化功能和对社会的浸润作用,可以塑造社会和谐稳定的内在支撑力量,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这种内化于心的改变,同样能量无穷。


  值得一提的是,东风社区还积极培育乡贤文化,引领乡风的德治环境氛围。该社区将辖区内威望较高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发展能人、文化名人,吸纳到乡贤理事会担任理事,利用他们的亲缘、人缘、地缘优势,协助社区开展公益服务,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


  这些社区贤达还拥有多重身份,他们既是调解员,又是服务员、信息员,还是宣传员。他们在各自责任片区串门走访时,对邻里、家庭内部不和的进行调解,对情绪不稳定人员进行劝说,对相互不睦的邻居进行调和。他们还轮流定期在乡贤理事室“坐班”,为前来咨询和反映问题或要求法律援助的居民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不失时机地向居民宣传法律法规、政策,劝阻不良习俗……


  全社区一共有123名理事成员,他们分布在19个网格,经常走访群众、了解社情民意,为社区治理发挥着光和热。


一呼百应

居民自治暖民心


     

6月4日一早,东风社区水田坝巷内就响起一阵铁铲除草及扫地的声音,原来是第八网格党支部书记张连成带领水田坝居民,在巷内进行环境卫生大扫除。


  水田坝一带主要由私房和杂居小区构成,巷子背街,又很窄,雨后巷子两边就杂草丛生,卫生状况十分不佳。


  经过巷子的时候,张连成就觉得这里环境卫生要改变一下。于是,他叫上党员王师傅及附近的居民开始进行大扫除。张连成的孙子赵曜从外面过完早回来,看见爷爷在打扫,于是二话不说,马上加入进来。赵曜今年23岁,刚大学毕业,因为疫情暂留在家中,受爷爷影响,他会经常帮居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打扫期间,张连成见到穿得整整齐齐准备上班去的居民、也是疫情结束后递交了入党申请的年轻小伙儿万鹏飞,开玩笑地说:“小伙子,既然主动向党组织靠拢,那就要做点实事哟!”“行,啥事您说!”万鹏飞爽快地回答。张连成递给他一把笤帚,他立刻就明白了,马上加入大扫除的行列。


  扫垃圾、除草、铲青苔……很快,小巷就变得清清爽爽。张连成说,党员带头引领居民自治,大家的生活环境才会越来越好。


  党建引领,是激发自治活力的关键。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一直是陆城街道积极探索和创新的方向。在东风社区,“五岗一体”人员主动积极参与到小区自治中,他们既是义务劳动志愿者,又是矛盾纠纷调解员,更是政策宣传员……共同为营造和谐舒适的小区居住环境,推进平安小区建设发挥着“红色头雁”作用。


  “我们去年就成立了30个业主委员会,将党员都纳入业委会中,争取把小区自治得更有序,让环境卫生、治安秩序变得更好,在提高老百姓生活品质的同时,也让他们真真感觉到党员在身边,党组织时刻关心他们。”龚礼军说。


  龚礼军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小区自治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治安,市容环境,生活设施”。推行“四主一化”物业管理模式,即政府主动协调、建设单位主动作为、物业企业主动服务、小区业主主动参与的联动协调机制,推进物业标准化。引导小区自治管理,筹建成立了丰岛花园等新建小区业委会3个,规范阳光小区等老旧小区业委会19个,解决小区物业服务中的难点痛点问题。


  “针对机动车辆乱停乱放、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环境卫生存在死角等现象,居民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加强整治。针对房顶漏雨、下水道堵塞、水管破裂、路灯维护等问题,都由业主委员会牵头,业主出资自行解决。”孔凤莲说。


  社区在依法管理社区事务的基础上,订立了《社区居民公约》,努力使居民的生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如宠物扰民、搭棚大操大办红白喜事、乱扔垃圾等问题,都是通过《社区居民公约》加以自律。居民自治激情的焕发,实现了社区居民“自己的事情自己管,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改革发展不断深入,东风社区坚持“三治融合”,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创建了“法治扬正道、德治树新风、自治凝人心”的“三治”社区治理模式,形成了以法律服务志愿者为主体,乡贤理事会为依托,居民自治为支撑的“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努力打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平安和谐的宜都首善社区。


  在东风社区,法律服务百花盛开,社区贤达青春常在,居民自治激情澎湃,人们都在用实际行动,不断加强及充实着城市社区基层治理的末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