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南山区通山县,有这么一个老供销人,他放弃退休后的闲适生活,提着一个旧公文包,不停游走着。他走街串户,与供销系统老商户攀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倾听他们对供销改革的想法和建议;他上山下乡,不停走访基层供销企业,了解农村合作社生存发展情况。他的脚步一直在动,他的钢笔不停在写。
他就是通山县供销社原党组书记、主任汪瑞明。
汪瑞明1962年出生,1978年进入了县供销系统,这一干就是43年。四十余年如一日,汪瑞明把青春献给了供销事业,尤其是在职业后期,带领风雨飘摇的县供销社走向稳定,重启辉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了供销人的“扁担精神”和“红篓精神”。
2016年底,年近55岁的汪瑞明临危受命,被县委县政府任命为县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而摆在他面前的就是一个“烂摊子”——改制后的县供销社人员多成分复杂,历史遗留下来问题多,26个二级单位资产基本卖光,导致单位入不敷出,退休职工养老保险矛盾尖锐,由此引发的信访问题频发。办公经费严重短缺,机关运转形势岌岌可危。
面对困境,汪瑞明没有退缩,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三番五次找到县政府领导,争取到县财政专项资金520万元,加上单位自筹的170万元,把690万元全部用在了职工买断安置、补交续交职工社保。同时,汪瑞明带头做好宣传安抚工作。到2021年,通过职工工龄买断安置、社保续保、社保入笼等措施,职工有效安置率达到了86%,职工改制问题有望在今年基本解决。
为了解决生存发展问题,在汪瑞明的带领下,通山县社把“盘活项目”作为推动供销社重返“三农”舞台、恢复传统经营业务、创新创业的重要抓手,并抽调精干人员成立项目小组,全力跑项目、跑招商、跑资金。
在汪瑞明的带领下,十三五期间,通山县社争取省社对口帮扶项目10个,项目总投资1600余万元,帮扶资金600余万元,建成村级综合服务社173个,覆盖率达到了95%,成立了“供销e家”电子商务公司,下设电商网点48个,农副产品收购额2.9亿元。同时,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托管闲田40100亩,流转山林、荒地52935亩,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20个,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4个,创办涉农社会团体组织7个,使农资产品供应量年销售额3500万元,初步构建了城乡结合、上下贯通、双向互动、有序畅通的日用品流通网络。
五年如一日的辛苦奔波,汪瑞明不仅夯实了基层供销社的根基,还取得了一系列光彩夺目的成绩——横石、黄沙两家基层供销社荣获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授予的“基层标杆社”,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荣获总社授予的“农民专业示范社”,省级示范社达到了7家,市级示范社达到了16家。
一生供销人,一世供销情。在汪瑞明的坚持努力下,通山县供销社历史改制问题得到有序解决,缠访闹访矛盾逐渐缓解,经济效益大幅度上升,一个亏损严重、负债累累,面临倒闭的经营性单位实现了起死回生。汪瑞明老骥伏枥搞改革,坚韧不屈促发展的精神,被省供销社大为肯定,在2019年的省社工作报告中,直接评价“通山县社主任精气足,令人振奋。”
“我这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就是把供销社工作做好!”退休后的汪瑞明不褪党员本色,不褪供销服务宗旨,仍旧活跃在基层一线,为通山供销社贡献着余热。(特约记者 徐世聪 通讯员 杨晓云)
上一篇: 【基层人物】黄志胜:甘做田野上的尖兵